《福建日报》头版聚焦!江阴港城看五年 凭海临风话蝶变
时间:2025-11-06 11:09

  万吨巨轮+千亿园区!福州江阴港城如今发展如何?《福建日报》头版关注!

  10月31日下午,福清江阴港区的海面上,几艘巨轮已靠岸,一个个集装箱正被吊运至码头的内拖上整齐堆放。“年底是关键时期,但南下的冷空气会影响船舶靠离泊作业,所以我们得抢抓时间,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福港集箱副总经理张志翔说。

  福港集箱承担了江阴港区1~7号泊位的连片开发与统一运营。从空中看,这些泊位连成一条直线,岸线总长超2公里,成为福建规模最大的单体连片经营集装箱码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我们第一时间学习了全会精神,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张志翔远眺蓝色的大海,与记者边走边聊学习心得。

越来越多的“福清造”从江阴港扬帆出海。周微 摄

  临港产业强势崛起

  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一环,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

  “因为对港口来说,货物是核心。有货,船才会来。”福港集箱江阴操作部副经理苏兴孝说,这几年,他所在单位福港集箱已经从早期以集装箱业务为主,逐步拓展至产业配套、整车进出口、海铁联运等多个领域,在江阴港区开通的航线达60余条,航线布局不断完善。在航运市场剧烈震荡、港口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40多万标箱。

  打造国际深水大港,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对江阴港区而言,最直观的是这里正在崛起的临港产业。这几年,大量江阴制造的化工产品、新材料、风电设备等从这里“扬帆出海”。

  “十四五”期间,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重点扶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带动形成两条千亿级化工新材料核心产业链:以万华化学为龙头的聚氨酯及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烷烃一体化产业链。这两家龙头在江阴港区都有各自独立的码头,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经过多年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景石化目前成长为当今全球唯一的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的完整全产业链BOPP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

江阴港区。

  一个龙头带动“一条链”。“胶带单项冠军”友谊集团进驻江阴后,改变原材料薄膜靠外购的方式,投资建成13条聚丙烯薄膜生产线,而生产原料就来自距离仅3公里的中景石化。

  “一条链”形成资源高效配置的“一个圈”。在丙烯脱氢生产聚丙烯过程中,中景石化产生的副产品氢气,可供给万华化学、天辰等园区企业;坤彩科技生产钛白粉需要用到的气体原料,恰恰是万华的副产品……

  链条效应带来了可观的协同效益。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正式步入千亿园区行列。

  “产港城人”融合发展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江阴港城经济区累计实施超百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产港城人”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

  江阴港城经济区持续承接行政审批事项,累计承接福州自贸区、福州新区下放的审批权限共155项,“十四五”时期累计办结福州自贸片区922项、福州新区105项,成功引入万融新材料、万景新材料、思嘉新材料等龙头企业。

  创新港口风帆高张

江阴港综合保税区。

  “十四五”期间,江阴港区启用数智中心,核心操作系统CITOS上线,智能闸口投产;33套信息系统投入使用,5G通信、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在港区生产作业、安全监管、财务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3台远控岸桥、10台自动化轨道吊投产……10月29日,随着6台自动驾驶水平运输车辆(IGV)投入作业,江阴港区装卸生产运作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李健捷告诉记者,全流程自动化后,关键环节实现无人化,这意味着江阴智慧港建设取得又一突破性成果。

  以“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十四五”期间,福州港江阴港区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已建成9个集装箱泊位、4个连片液体化工码头、1个煤码头,先后开通中欧、中老、中亚班列,其中中欧班列已运行70班次,运送货物5950标箱、货值11.9亿元。

来源:福建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