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 榕城比功夫
国内知名院校350支队伍、超600名选手参与
栩栩如生的仿生锦鲤在水下悠然摆尾,小巧的有缆水下机器人精确探取目标物体,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无需人工操作便能根据水下情况作出实时判断……作为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智慧海洋赛道国赛16日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行。
大赛设置水下操控组、工程项目组、自主视觉组、全局视觉组、水面机器人组、仿生水中机器人创新组、水中智能装备创新设计组、水中机器人仿真组及三维数字化设计组9个组别。现场,随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350支队伍、超过600名选手展示各自带来的水下机器人,水下作业的未来场景跃然眼前。
“相较于地面和空中,机器人在水下要考虑水流、水压、水生物等更多环境因素的干扰,如何保证机器人在复杂的水体环境中精准稳定地抓取目标物体,需要参赛选手在信号传输、控制系统、流体力学等多方面都有非常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顺着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秘书长及大赛负责人于泓所指的方向望去,在水下操控组竞赛区里,巨大水池旁站满了观察水况的选手。
选手利用自制设备参与输油管巡检技术挑战赛。记者 陈暖 摄
仔细检查设备的连接信号,确认水位高度,精确定位目标物体……尽管已经多次参加MATE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等国际级别的相关赛事并取得大奖,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辛顺恒与队友依然十分谨慎地确认机器人的状态。
“听说本届大赛新增了有缆水下机器人竞赛,水下操控的场景非常丰富,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来的。”辛顺恒告诉记者,他与队友们一直专注于有缆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此次组织了6支队伍专攻水下操控组别的竞赛。“希望通过比赛不断丰富经验,推动我们的机器人实现产品化、规模化。”
“很高兴看到大赛出现的展品越来越‘年轻’,大家越来越重视新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融合。”作为大赛的创始人,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谢广明说,学以致用,这是大赛最核心的内涵。
“福州海洋资源丰富,渔业养殖发达,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应用条件。我们与福州大学保持着友好交流往来,相信随着水下机器人拥有更多突破,能从水下勘探、水下救援、渔船清洗、渔业养殖等方面赋能当地海洋经济发展。”谢广明说。
这次大赛不仅是学子们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也成了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展示最新成果的“百宝箱”。
在厦门大学的展位前,看似平平无奇的圆柱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单光子激光雷达,主要用于水下地形地貌、水下溢油遥感等多场景探测,在国内率先实现该类产品低能耗、轻小化、国产化的突破。”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教授上官明佳介绍,在水下勘探任务中,传统激光雷达受体积、能耗等条件限制,应用场景有限,而新研发的单光子激光雷达,长40厘米,体积与功耗分别是传统同类型产品的1/5、1/20,可搭载于无人机、无人船和水下无人潜航器等,大大拓展了产品的应用场景。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搭载在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等多艘科考船上。此次大赛与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同期举办,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展示产品,与更多伙伴共同推动海洋装备高质量发展。”上官明佳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