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起新城,福州新区向“新”行。近日,记者跟随海内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福州新区,感受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三化”新技术如何为新区赋予磅礴朝气与活力。
数字“三朵云”架起闽港交流桥梁
作为福建省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福州新区有着“三朵云”(数字福建政务云、商务云和福州政务云)、“两中心”(福建省超算中心、省智算中心)。
2015年,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抢占先机,率先在福州新区投建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和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健康云)两座大型数据中心。
自落地新区后,公司积极从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大建筑、政务大数据、国际贸易、人工智能、算力等方面构建数字经济行业产业链,助推数字福建建设。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战略背景下,数字福建云计算公司打造出了“全网络+云算一体+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推动福建省IDC产业纳入国家布局。
2022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近50%,同比增长13%。面对资源、市场、技术、产业等方面新的挑战,福建选择了在不同区域间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闽港合作。
“通过闽港IDC产业联盟,我们正进一步推动港数闽存、港数闽算,推动香港在福州新区落地数据灾备和存储中心,通过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基建、算力服务等本地优势资源,吸引香港的数字经济产业落地福州。”数字福建云计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未来,闽港合作将伴随实际需求更加深入,闽港数字经济将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更加广泛的闽港合作探索,也将为更多区域间的合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数字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智能化引领传统制造业展翅腾飞
走进恒申集团干净整洁的智能智造试点车间,一台台设备在自动高速运转。机械手无声抓取丝饼,传送带和运输车运作无缝衔接,一旁的智慧大屏上,丝饼的状态统计一目了然……
化纤作为传统制造业,具有设备多、环节多、作业细等特点,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业化和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为了给化纤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恒申合纤高性能锦纶6数智化工厂利用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AGV等技术手段将智能制造延伸到生产的卷绕、质检、包装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的降本提质增效。
“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信息化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测平台,实现了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管理。这条生产线在完成智能化作业升级后不仅节省了近40%的人工,还装配了全国锦纶行业首台(套)丝饼质量外观检测系统,质检准确率提升至99%。”该公司锦纶前纺三部值班长林桂超介绍说。
“一根丝”建起一座智慧工厂,进而闯出“一条路”。扎根福州新区,恒申集团现已建立起以福建福州为中心,辐射广东、江苏、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四大“锦纶6”产业链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锦纶6”八道产业链完整布局。在上下求索中,恒申锦纶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产业之路还将继续。
美丽海湾妆点绿色新城
来到下沙海滨度假村,洁白的海螺塔、崭新的海蚌厅迎风矗立,用鹅卵石铺就的贝壳路、印有贝壳形状花纹的栏杆别具风情,从海边回望,便能看到数百米宽的绿色屏障沿着蔚蓝海岸线一路延伸……
早在1986年,有着“东方夏威夷”“南国北戴河”美称的下沙海滨度假村凭借着别具风情的海滩,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到来,并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2023年的“五一”,经过全面修缮的下沙以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吸引了近400万游客前来打卡。沉寂的海滩又热闹起来,也为生态条件优越,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州新区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绿色生态熠熠生辉,美好生活要有新“城”色,而这离不开福州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的努力。开展生态本底调查,摸清区域内陆海生态环境本底情况;修复受损海滩岸线,推行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型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模式;保护关键生态物种,闽江河口“退养还湿”,建立湿地森林游憩区、鸟类生境保护区……通过一体化推进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打造全方位、高科技的智慧监管模式,福州新区不仅有效改善了滨海生态环境,进而探索出一条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海湾建设路径。
截至2023年底,福州新区滨海新城已完成防护林投资约24.71亿元,长度23公里,面积约428.3公顷。其中,滨海新城海岸防护林成为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的生态屏障和绿色长廊。2023年,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福州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位列其中。
“接下来,我们整个防护林建设将保持与新区建设相协调,实现防护功能和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为新区发展描好生态底色,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福州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郑宇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