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西部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稿
一、区位与规划范围
滨海新城临空经济区西部组团(以下简称“西部组团”)位于滨海新城西北部,长乐国际机场以西、机场高速以北、首石山以东、鹤石山以南区域,距离福州市区约35公里。
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滨海新城西北部区域,规划范围东至文松路,南至机场高速、西至东部绕城高速,北侧以自然山体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92.24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图
二、功能定位
本区未来将打造成绿色生态-高端制造业产业园区、宜居生活配套组团。
三、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692.24公顷,水域、湿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约155.61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36.63公顷。
规划区内就用岗位约0.51万个,居住人口规模3.73万人,总人口规模4.24万人。
四、规划结构
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一轴两心三区多廊”的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分析图
“一轴”
为203省道(峡漳线),作为本区的重要交通发展轴线。
“三心”
结合居住组团设置邻里中心。以商业和绿地作为主要功能。
“四区”
以城市道路以及用地功能划分形成的四个片区,包括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西区、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东区及两个宜居生活配套组团。
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西区:重点发展以军民融合装备、高端纺织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高端制造业产业邻里东区:重点发展以高端纺织材料、人工智能装备、高端纺织材料、珠宝加工等新兴产业园区。
宜居生活组团:通过水绿廊道与景观节点的塑造,打造产业园区周边宜居生活组团。
“多廊”
营造“山水呼应、蓝绿串联”的城市绿色空间。
通过适当扩大廊道空间,形成不同功能组团间的绿地隔离,同时在低洼处扩大蓄水面,形成景观湖面,获得更多的绿色廊道空间,改善环境品质。
五、道路交通结构
本区的道路网呈类方格网结构,规划形成以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功能明晰、等级合理、具有一定弹性的道路系统。由此形成两个层次的路网:骨干路网和配套路网。骨干路网由快速路和结构性主干路组成,配套路网由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道路交通规划图
骨干路网
与福州绕城高速一起构建“五纵两横”的格局。
“五纵”:自西向东依次为福州绕城高速、泽竹快速路、新城路、演屿东路和文松路。
“两横”: 自北向南依次为峡漳线、机场快速路。
配套路网
包括次干路和支路。
次干路由胪峰大道、漳沽路等6条道路组成,规划红线宽度40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50千米/小时。
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以合理分布公交线路和站点,缩短乘客步行到公交站点的距离,规划红线宽度22米,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千米/小时~40千米/小时。
六、景观系统规划
营造“山水呼应,蓝绿串联”的城市绿意空间,规划形成“一轴多廊、双区多节点”的景观格局。
景观系统规划图
一轴:
即依托203省道两侧绿带形成的道路景观轴;
多廊:
即依托鹤石山—文松河,鹤石山—金江河,鹤石山—莲柄港及首石山—内部山体等形成的多条山-水、山-山景观通廊;
双区:
即以一类工业风貌为主的工业风貌区及以居住为主的宜居生活组团;
多节点:
即依托内部山体、滨水绿地、街头绿地等,形成的散落在组团内部的景观核心和景观节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