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计划》、《福州新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全区上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抓住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机遇,珍视市委3号文件各项政策措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发展步伐,力争2014—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至2018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600亿元,至2020年底,马尾新城建设和开发区二次腾飞取得明显成效,对台先行先试作用有效发挥,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现结合马尾实际,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一、融入福州新区建设,形成跨越发展势头
1、统筹协调城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按照《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和新区建设总体要求,优化城市功能区域空间布局,细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为城区建设和产业提升提供规划依据。加快推进闲置低效土地的收储、出让工作,高效集约土地资源,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2、持续保持重点项目推进势头。确保完成2014年省、市和区三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逐年细化和充实重点项目目标任务。重点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市政交通项目以及琅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力争至2016年,列入福州市行动计划和福州新区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全面动建,至2018年底过半数项目建成使用,至2020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3、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普天国脉科技园、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园、琅岐特色海洋经济园、高新区孵化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力争至2020年,特色产业园区带动“优二进三、产城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具有马尾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4、全面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以台引台”力度,持续推进科立视、统一、顶新等重点台资企业增资扩建。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争取更多的重点台资企业落户马尾。持续优化对接台资企业的软硬环境,完善吸引台资及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台胞协调服务平台建设,争取马尾成为台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等先行先试特定区域。加强两岸物流合作,用好《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试点政策,探索建立政银企助推服务贸易的合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船政文化、“两马”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索马尾与台湾在产业、商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力争至2018年,将马尾打造成台商入闽投资样板和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新城新区面貌
1、构建便捷的内外部交通网络。配合市直部门加快推动福平铁路、东部快速通道、东绕城高速、马尾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准备及建设工作,进一步缩短新区与福州母城距离。加快建设琅岐环岛路、沿山通道二期、儒江大道东三段、魁岐路、康庄大道北段、济安路、铁南西路一期、铁南东路等市政道路项目,形成便捷的内外部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区域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增加福州到琅岐、马尾到琅岐的公交线路,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2、加强公建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完善104国道亭江段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持续推进马限山景区建设、罗星塔公园改造等项目,切实提升“宜居宜业”城市形象。有序推进旧城区改造及保障房建设,重点突破青洲、双协、魁岐、建坂、快洲等片区旧屋区改造,以及易安居、儒江和谐家园、君竹佳园、沿山家园等安置房项目建设,力争2018年前完成27个棚屋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项目,建成安置房2700套,公租房廉租房800套。继续加大“两违”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实现和谐拆迁、妥善安置。
3、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潮)体系,重点推进闽江防洪工程福州段(一期)工程、亭江中心区1#—4#渠整治工程、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天台水库等项目建设。至2018年,完成琅岐新水厂及水源建设、琅岐污水处理厂、琅岐西片区排涝工程。
4、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深化“平安马尾”建设,在无物业小区、治安重点地区和案件高发地段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液氨、燃气专项整治,深入排查交通运输安全隐患,确保全区安定稳定。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突出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以打造具有马尾特色的高端化、特色化现代产业集群为目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力争至2018年打造5家以上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年产值超5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以华映系列为龙头,主动承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着力突破面板前段工艺、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以飞毛腿公司为龙头,拓展新型锂离子电池应用。以上润精密仪器为龙头,重点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逐步形成高端精密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机械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船舶产业,以东南造船、马尾造船为龙头,发展海洋工程辅助船,开发新型特种船,建造国家级海洋工程船舶制造基地。以信通游艇项目为突破,有效整合区内航运、船舶制造等企业,打造游艇设计—游艇制造—游艇消费服务等产业链。以万德电气等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为龙头,形成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机电上下游产业链。
金属压延业以中铝瑞闽、中日达等企业为龙头,推进金属压延产业的整体技术改造,扩大金属制品在包装、电子、机械、电器、通讯、建筑装饰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国内空白及替代进口产品,提高金属压延及制品产业的附加值。
轻工食品产业以顶津、统一、新乌龙等为龙头,培育扶持一批名牌绿色健康食品。以清禄置业在建的亿载金城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关联台资企业入驻。以百鲜食品、坤兴生物为龙头,加速形成食品加工及冷链物流相结合的产业配套。
2、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持续扩大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九州通医药物流平台的影响力,加快物流业发展,引进跨境快递公司,推进一批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福建省电子商务示范区,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逐步加速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提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速度,推动企业创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开拓海外市场。
金融服务业发挥省会城市金融机构集中优势,结合企业投融资需求,完备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各类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公司、秘书公司等服务机构,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提供优质融资服务。结合自贸区申报工作,积极探索人民币跨境使用、开展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对外融资便利化等金融业务。发展涉海金融服务,探索成立与海洋经济有关的村镇银行。
信息服务业继续做大做强二维码识别、RFID、智能安防系统、无限传输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领域。重点推进普天国脉科技园、电信网络技术服务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国脉科技、星海通信等企业的行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软件服务、信息安全以及下一代通信网络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水平。推进“互联网游戏产业体”项目建设,壮大手机新媒体动漫和网络网页游戏产业。
旅游业以全省智慧旅游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构建智慧旅游体系。依托船政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建设,力争2018年前创建船政文化5A级景区。结合闽安村民俗特点,深入挖掘“海丝”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夜马尾”海洋文化一条街项目,增添海洋旅游新亮点。拓展“两马”旅游深度合作,争取非闽籍居民落地签证便捷通道。以海峡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琅岐对台综合客运码头建设,争取在琅岐设立口岸离境免税店和台湾小商品交易市场。
3、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突出区域农业特色,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着力扶持闽安—白眉沿线、琅岐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做大做强琅岐岛近海生态水产养殖。持续发挥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平台优势,全面深化两岸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工劳务、远洋渔业、休闲观赏渔业、水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动琅岐与基隆市中正区渔业乡镇对接,进一步促进两岸渔业乡镇产业合作。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以榕升休闲农庄为示范点,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带动全区休闲农业往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着力彰显区域经济特色。结合马尾新城在福州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国家级开发区近30年奠定的产业基础,在提升现有主导产业基础上,明确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培育具备区域特色的新经济增长点。
突出海洋经济发展特色。以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为目标,运作好国家部委批准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平台,促进水产品市场经营模式转变,把马尾打造成为集现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专用码头、商务办公和海洋科普文化于一体的水产交易中心和远洋渔业集聚地。坚持港城联动,依托天然良港优势,推进航运物流服务业发展,吸引国际航运及其派生业务在马尾设立区域相关机构。
扩大物联网产业影响。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为抓手,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参与各级标准创建,提高物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序推进开发区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建设,搭建“海西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物联网产业链。
持续壮大区域总部经济。以打造江滨总部集聚区为抓手,加快建设华映研发中心、滨海星商务中心、天宝总部大厦、中建海峡总部大楼、海峡大健康产业O2O电子商务大厦等总部项目。以宝德郡商务广场、名城城市广场、智慧港城市科技综合体、大德大厦、海西机电科技大厦、世创国隆中心、金澜大厦等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大型企业总部及其研发中心落户马尾,逐步形成区域总部集聚效应。
提升区域资本运作效益。以扶持种子企业发展、开拓多元资本市场为抓手,持续优化企业上市软硬环境,力争马尾上市企业数和境内上市企业市值占全市比重逐年提高。抓住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引导后备企业向适合的资本板块进军,缩短进入资本市场周期,引导中小种子企业进军新三板,提高主板后备企业质量。鼓励企业开展定向增发、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鼓励企业返程投资,提升资本运作综合经济效益,凸显区域资本市场活跃度和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推进琅岐开放开发。以琅岐闽江大桥通车为契机,加快完善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力争2018年建成东绕城琅岐段,环岛路一期、二期、三期以及水、电、气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琅岐特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与国际旅游生态岛定位相符的产业项目,重点推进琅岐国际海岛度假综合园、琅岐特色海洋经济园等重大项目,至2020年初步建成以海峡旅游集散、生态设施农业、滨海生态产业小镇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岛。
四、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为契机,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加快提升马尾区城市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一条具有马尾特色和开发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至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
1、突出重点区域建设。按照提升快安、马江,发展琅岐、亭江的总体发展布局,重点提升亭江、琅岐城镇化水平。亭江镇围绕著名侨乡和古镇名村特色,推动闽安古镇及周边文化保护、创意产业、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打造经济长廊、文化长廊、宜居长廊、生态长廊。琅岐镇围绕国际生态旅游岛的规划定位,充分挖掘海岛功能,突出闽江口滨江临海生态岛特点,力争建成福州新区的岛屿式生态卫星城镇。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逐步实现居住证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
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建立均衡优质的区域教育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好琅岐镇卫生院与市一医院联体对接,加快琅岐医院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供水、供电、燃气、信息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联网对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马尾实验小学、马尾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快安实验学校(三牧)、罗星幼儿园、亭江中学等项目,推进亭江中学创建二级达标校、琅岐中学创建三级达标校、开发区职专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加大对非营利民办教育机构的引导力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力争到2018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公办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比例达到6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100%。
2、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积极对接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着力在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大与台湾医疗卫生交流合作,争取引进台湾高端专科医院落户马尾。重点推进琅岐二级综合医院,实施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达标建设,促进开发区医院2015年底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2020年底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开展分级诊疗。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基础工作,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果。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继续扩大船政文化的品牌效应,促进船政文化与海洋经济、对台交流融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马尾综合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功能,拓展两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和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员、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加快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罗星综合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改进拆迁安置方式,有效解决被拆迁群众实际问题。
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先行示范城区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符合马尾区发展定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保障、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能力建设六大体系。力争至2018年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立足现有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倡导生态、低碳、绿色发展,严把节能环保准入关。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高产值、低污染、低能耗的先进制造行业。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对政府部门、单位、医院、学校实施节能计划。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能力和运行质量。对重点减排企业开展限期治理,促进企业对废水、废气等治理设施进行改造或建设,有效落实减排政策措施。
2、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巩固深化全国绿化模范区、国家级生态区示范成果,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文明城区。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升江滨大道、船政滨江廊道、魁岐生态休闲公园的绿化景观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带。拓展绿化空间,推动“四绿”工程、“显山露水”工程,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雁行江整治工程、马尾内河景观改造等一批园林、绿化、道路、河道整治项目建设进度。实施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抓好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重金属、危险废弃物环境监管,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强化城乡卫生治理,加快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建设,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七、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精神,积极探索改革试点项目,逐年编制和实施马尾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点,争取在促进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投融资体制、扩大对台贸易等领域有新突破。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承接市里简政放权、扩权强区措施,进一步取消和简化审批事项,推进审批事项“负面清单”管理。落实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制,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放宽马尾城镇落户条件。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加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制。
2、拓展对外开放。坚持内外并举、招大引强选优,持续加大与央企、外企、民企对接。积极对接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台湾百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区。融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加强与福州新区南北两翼县(市)区的协作,在优惠政策、产业准入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加快推进自贸区申报工作。争取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自贸区申报范围。积极承接国际物流配送产业、国际制造业、国际金融服务,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侧重在监管方式优化、服务贸易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离岸型产业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八、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落实责任分工。结合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将各项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及各镇(街)、园区,明确时间节点、进度要求、具体举措,推动行动计划部署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按照全区行动计划,挖掘潜力,主动作为。
2、强化项目带动作用。行动计划提出全区2014—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174项,总投资1107.33亿元。各项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要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抓手,重点在“抓前期、抓重点、抓落地、抓投产”上下功夫,采取更加灵活措施,全力做好项目的实施管理、要素保障、施工协调等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发挥效益。
3、加强督查落实。将督查考核工作作为重要保障措施,贯穿于行动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效能办等单位要围绕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及时拟定督查考核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阶段性成果检查和专项督查,确保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推动行动计划高效、稳妥、有序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