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核心建设区“多规合一” 今年底前完成
时间:2015-11-19 11:12

  

琅岐环岛路综合管廊内部实景(资料图)

  

    作为全国第十四个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将紧紧围绕三区一门户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展开,该规划将力推海绵城市概念,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

  11月18日,东南快报记者获悉,福州市规划局开始着手编制《福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其中,《福州新区总体规划》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送审成果。

            新区核心区域将在年底完成多规合一工作

  据了解,福州新区核心建设区所在的仓山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将按要求在今年底前完成多规合一工作。

  所谓多规合一,就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从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理顺多规关系。

  根据《福州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多规合一工作将构建六个一综合性协调管理决策机制,即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审批流程、一个监督体系,以及一个反馈机制。

  福州新区范围涉及仓山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等区域,跨行政区划,现状用地复杂,已编规划繁多。福州新区多规合一工作重点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一张图划定工作。统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各类专项等相关规划目标,梳理各类规划的矛盾,形成一张图,解决规划打架问题;二是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创新规划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协同平台,实现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缩短审批时效,提高审批效率。

             福州新区将最大限度保护水生态敏感区

  《意见》提出了福州新区要开展区域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的工作,目前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正在开展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如能通过,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的专项补贴。

  据了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的基础上,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福州新区范围内生态本底极为优越,有大量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是理想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本底,按照《意见》要求,今后规划将严格落实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要求,确保新区基本生态控制线控制范围面积不低于新区面积50%的要求,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敏感区。

  同时,在新区的建设中,依照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做到低影响开发,即按照对新区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区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与海绵城市相对应的,地下综合管廊也受到诸多关注。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通过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可以明显改善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在解决反复开挖路面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还可大幅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使得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目前,福州新区范围内的琅岐环岛路已经建成了福州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为新区未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来源:东南快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